《Recommitting to Ventilation Standards for Healthy Indoor Air Quality》是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健康建筑项目主任Joseph G. Allen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一篇文章,此文是公共卫生界对建筑标准的革命性倡议,已推动多国修订建筑法规(如欧盟2024年新规要求公共建筑≥28 cfm/p)。
1. 通风标准的历史错误
- 健康导向期(19世纪-1970年):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59)和约翰·肖·比林斯(1893)提出30立方英尺/分钟/人(cfm/p) 的健康通风标准,22个州于1925年采纳该标准。 - 病态建筑时代(1973年至今):
1973年ASHRAE 62标准将通风量降低50%以上,仅以“控制人体异味”为基准,放弃健康目标,导致“病态建筑综合症”蔓延。
2. 低通风标准的危害
- 研究证实低通风率(<15 cfm/p)引发多重问题:
- 学生数学/阅读成绩下降
- 员工缺勤率上升
- 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
- 认知测试表现恶化
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美国每年因通风不足损失超200亿美元。
3. 新冠疫情成为转折点
- 2020年:新冠病毒暴露低通风标准缺陷,ASHRAE首次建议增加通风量(但未设具体目标)。
- 2022年:《柳叶刀》报告重提30+ cfm/p为“最佳标准”,推动白宫召开首届室内空气质量峰会。
- 2023年:ASHRAE 241新标准引入“清洁空气总量” 概念(新风+过滤空气),但仍保留“风险管理模式”开关缺陷。
4. 科学界的共识与行动呼吁
- 2024年:40余位国际专家在《Science》发文,重申30 cfm/p健康标准,与百年前目标一致。
- 作者强调:WHO已将清洁室内空气列为基本人权,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