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管理(现代后勤)的定义为:在建筑环境内整合“人员、场所、过程”,并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升组织核心业务生产力为目的的组织职能。
设施管理(现代后勤)是在组织的建成建筑环境内的物业、餐饮等传统后勤管理与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遇到生产力瓶颈后所衍生出的新兴服务业,它于20世纪70年代末率先产生于美国,随后发达国家纷纷引入,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全球发展逐步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认可。
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意识到,保持管理的井井有条和高效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建筑设施对其业务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设施管理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综合了金融、法律、工商管理、建筑学、行为科学和工程和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目前,全球有50多所高校设立了设施管理相关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许多大学还建立了设施管理中心和学院。在中国,五邑大学设立了本科管理学(设施管理)方向,香港理工大学开设了亚太地区领先的设施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同济大学设置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工程管理(设施管理)方向。而在2023年10月22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IFMA中国共同发起设立了“国际设施管理产学研创新中心”,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设施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旨在为所在组织核心业务发展和员工生活质量提升提供支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更美好、更高品质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追求不断增加,以及我国房地产行业转型进入新的发展模式,设施管理逐渐受到关注并脱颖而出。一些领先的物业管理企业开始向设施管理转型。然而,由于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公布的行业目录,还是人社部门职业序列中都没有设施管理的明确定位。因此,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设施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
作为一个能为人们提供美好生活和促进组织核心业务生产力的新兴行业,设施管理具备了新质生产力中“新服务”的特征。它特别符合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转型方向。在各类设施管理行业中,跨国企业从战略、战术和运维层面入手,找到了自身的发展定位。专注于战略和战术层面的企业,如世邦魏理仕(2147亿)、仲量联行(1453亿)、戴德梁行(704亿)、高力国际(311亿)、第一太平戴维斯(193亿),属于咨询顾问型,注重知识密集型服务。而专注于运作层面的企业,如索迪斯(1462亿)、爱玛客(1159亿)、欧艾斯(756亿),则更加劳动密集,提供具体物业餐饮服务。根据国际设施管理协会的统计,2022年全球设施管理(FM)市场总额估计为19,60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6.5%。
在标准工作层面,我国已经在国内成立了与ISO TC267设施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的 SAC TC581全国设施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转化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并主导编制了一项国际标准,参与了多项国际标准的制定。截至目前,该委员会已经发布了10项国家标准,并有多项国家标准正在研究中。2020年至2023年期间,委员会于国内成功举办了4 次大型的基于标准导向的设施管理发展论坛,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参与。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设施管理的理念,并通过标准引领,为国内设施管理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苏州是一座经济之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城市之一,2023年GDP达到2.47万亿元,全国排名第六,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苏州在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其制造业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为主导,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和高效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国际知名企业的投资和设立。同时,苏州的服务业发展也日趋成熟,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行业蓬勃发展,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此外,苏州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
苏州也是一座宜居之城,一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被誉为中国园林之都,其独特的水乡风情与现代城市氛围完美融合,构成了宜居之境。漫步苏州的古巷,仿佛穿越时光长廊,历史的沉淀在每一处砖瓦间呈现,古典的园林与水乡景致让人心旷神怡。而现代的建筑与繁华商业区则展示了城市的活力与发展。优美的自然环境、便捷的交通系统、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为居民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生活条件。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品味着岁月的静好,享受着生活的惬意。
随着美丽苏城的进一步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工商业、旅游产业对高质量与高效维护建筑物的需求持续提升,目前苏州非住宅建构筑物的物业与餐饮等传统后勤管理服务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亟需向设施管理转型。